分类的目的将那些具有相似特点的植物种类聚合在一起,以便通过对这一组植物共性的了解,更容易和更好地了解其中或者即将归入其中的单个种类、品种。一般讲的植物分类是对自然类群的分类,采用的也主要是自然分类法,既根据植物类群亲缘关系、演化路线等进行的系统分类,第一章介绍的铁线莲的属下分类既属于这种;而品种分类是对人工选择、创造的变异群体或个体进行的分类,因为既要考虑品种之间的自然关系,又要考虑到人为的需要,其分类方法就复杂得多,植物学家希望像自然分类那样按照品种间的遗传关系,如系谱法,进行分类,而生产者、园艺师们喜欢按照生产需要进行分类,而人类需要又是多种多样的,如生长习性、高度或开花时间等,因此分类依据也各不相同,这在铁线莲的品种分类上可以充分地体现出来。
园艺学家们开始关注铁线莲的品种分类是在19世纪铁线莲品种大量涌现以后,当时记载的野生种类也已经达到230种左右,在经典分类的基础上结合品种分类的需要,Thomas Moore & George Jackman在他们的著作《Clematisas a Garden Flower》(1870)中,将当时的铁线莲品种分为四个品种群:C. flammula以C. flammula为代表、C. viticella以C. viticella为代表、Cheiropsis以C. cirrhosa为代表和Atragene以C. alpina为代表。这可能也是铁线莲系谱法分类最早、最初步的尝试,但因为其划分品种群的主要依据还是以野生性状为主,如总苞有无、瘦果大小等,囊括的种类也主要以驯化种为主,对生产的指导意义有限;之后的在很长时间里,铁线莲品种分类采用的是按照修剪的需要划分为一类修剪(无需修剪)、二类修剪( 轻修剪)和三类修剪 (重修剪 )的分类方法,这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分类方法,尤其有利于指导铁线莲的田间管理,但作为一种观赏植物的品种分类方法,铁线莲最需要反映的一些特点,如花部的性状、花期、植株的形态等都没有体现,因此也不是最科学、合理的分类方法。实际上,铁线莲的许多性状之间是有其自身关联性的,如大花品种多来自转子莲、毛叶铁线莲或铁线莲,往往老枝开花、花大而稍疏、缺乏香味、根肉质粗壮、易感枯萎病等,综合这些因素,1992年,John Howells(英国铁线莲协会杂志《the Clematis》前编辑)提出了一个“铁线莲园艺分类法”“A gardener‘s classification of Clematis”,也成为迄今为止广为接受的一种铁线莲品种分类方法。最初,JohnHowe将铁线莲分为l2个品种群,后经不断地调整、补充和完善,国际铁线莲协会最新发布的‘International Clematis Register and Checklist’(V. Matthews, 2002)包括了两大类(Division)15个品种群(Group)。
铁线莲的园艺分类一般都首先将其分为大花类和小花类,这一点已经取得共识,但在进一步的品种群的划分,尤其是大花类的品种群的划分上一直没有得到一个较为满意的解决方案。因为小花类基本上已经确定了按照主要亲本及其相关类群进行分类的方法,其中的部分品种群如Montana、Viticella、Tangutica已为大部分人所接受和使用,不同的只是某些品种群,如Vitalba、Flammula、Cirrhosa,是否需要成立,另一些类群,如Evergreen、Herbaceous-Intgerifolia、Atragene、Texensis-Viorna,是合还是分的问题;而大花类目前只是按照早花、晚花分为两个品种群,这就导致在一个分类系统下,两套分类标准的问题,因此也有人尝试在早晚大花类下,再按照主要亲本如转子莲、铁线莲、毛叶铁线莲等进行品种群划分,最近的尝试来自荷兰园艺家Wim Snoeijer(Clematis Cultivar Group Classification with Identifying Key and Diagrams,2012?)。Wim提出了一个根据统一标准,只按照亲本进行分类的、崭新的铁线莲品种分类体系,这些标准包括来源,习性,开花时间等15项内容,其中首次将苗期叶序、根系类型等作为铁线莲品种分类的重要依据,并且给每个品种群绘制了样式图。在Wim的系统里,按照亲本将铁线莲品种分为18个品种群,而不再有早花、晚花品种之分。但这个系统也存在明显的缺点,尤其是在品种群和分类依据的取舍上存在不足,如摈弃了已有共识的按照花期进行大花品种群划分的方法却保留了Jackman、Diversifolia等很不自然的品种群,前者使该系统的实用性大打折扣,从而影响到其指导生产的意义,后者则给系统中品种群之间的关系带来混乱,如Diversifolia和Integrifolia品种群之间、Jackman和Viticella品种群之间重叠严重而难以区分,而将大花品种笼统地归在转子莲(Patens)、铁线莲(Florida)两个品种群下,则忽视了毛叶铁线莲(C. lanuginosa)在铁线莲育种上的重要贡献。这是由于大花品种群内外存在广泛的杂交,而且部分杂交,尤其是早期的组合,亲本不详,导致品种群的界线不清,品种分类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除品种群分类标准更加明晰,系统框架更加自然外,由于缺乏对现有铁线莲品种系谱关系的研究和了解,该系统对铁线莲品种分类并没有更加实质性的贡献。即使如此,这样的尝试还是有意义的,尤其考虑到铁线莲育种还在发展过程中,品种的推陈出新还在继续,且亲本的选配、性状的选择等会更加广泛,而品种信息的积累更加丰富,这就为一套更加科学合理的品种分类体系提出了要求和可能,因此在已有的铁线莲园艺分类,尤其是International Clematis Register and Checklist 2002、Clematis Cultivar Group Classification with Identifying Key and Diagram by Wim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的资料和我们自己的理解,整理出如下的铁线莲园艺分类系统,其中继承、参考和修改关系,在相应部分给出说明。
小花铁线莲类:花直径 (1.5–)2–9(–18) cm
1.常绿小花铁线莲亚类:常绿木质藤本,早春或夏季开花,花常具香气。
1.小木通(Armandii)品种群: 直接或间接来自威灵仙亚组(Rectae),以C. Armandii、C. chinesis为代表的常绿种类。
常绿木质藤本。早春开花,花腋生,单瓣碗状至稍平展,直径4–7(–10)cm,萼片4-6枚,白色或粉色。叶革质,三出或羽状复叶。
一类修剪。
常见品种’Apple blossm’(苹果花)、’Snowdrif’(雪舞)和'Bowel of Beauty’(美女之碗) 。
王文采先生将C. Armandii放在威灵仙亚组(Subsect.Rectae)小木通系(Ser.Armandiana),特点为幼苗叶对生,花序单独自老枝腋芽中生出。
2.卷须(Cirrhosa)品种群: 直接或间接来自以C. Cirrhosa(卷须铁线莲), C. napaulensis(荷包铁线莲)为代表的Cirrhosae亚组和滑叶藤亚组
(FasciculifIorae)的C. fasciculiflora(滑叶藤),。
常绿木质藤本。深秋、冬季以及早春时在老枝上开花,花腋生,单瓣花下垂,钟状-碗状,(2–)5–8(–10)cm。萼片4(-5),白色,淡黄色,或具紫色星条(C. cirrhosa)。叶薄革或纸质,单叶或1-2回三出复叶。
一类修剪。
常见品种:’Freckles’(雀斑) 等。
‘Freckle’。 系统选自于C. cirrhosa var. purpurascens
3.福氏(Forsteri) 品种群: 直接或间接来自以 C. australis, C. foetida, C. forsteri, C. marata, C. marmoraria, C. paniculata, C. petriei为代表的Novae-zeelandiae组(分布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系王文采系统的Hexapetalae亚组)。
常绿木质灌木或藤本。雌雄异株,花单瓣,平展到钟状,2-9cm,萼片4-8,白色到黄绿。叶1-2回三出复叶。
常见品种如‘pixie’(小精灵)、 ‘Cartmanii’(银币)
2. 落叶小花铁线莲亚类: 落叶木质藤本,春或夏季开花,花常具香气。
1. 华丽杂交(Flammula)品种群:至少亲本之一直接或间接来自以C. angustifolia, C. flammula, C. recta, C. terniflora为代表的Flammula组 (Meyenianae系除外)(在王文采先生的系统中应为威灵仙系的落叶种类)。
多落叶亚灌木,基部木质化,茎直立或攀援。花单瓣,2-4cm,夏季生于当年生枝,萼片多为4-6个,圆锥花序白色、紫白或者蓝白,多有香味。
三类修剪。
常见品种:Rubromarginata(如步)等。
2.大叶(Heracleifolia)品种群: 直接或间接来自以C. heracleifolia, C. stans, C. tubulosa为代表的Tubulosa亚属。
基部木质化,茎直立或攀。花单瓣,管状、钟状或萼片延展,萼片尖端常翻卷,夏天或早秋着生于当年生枝,(1.5–)2–5 ,萼片4–6,白、乳黄、紫红或紫罗兰色。三出或羽状复叶。
三类修剪。
常见品种:’MrsRobert Brydon’(罗伯特·布瑞登夫人);’Edward Prichard’(爱德华·普里查德)等。
3.葡萄叶铁线莲(Vitalba)品种群:至少一个亲本直接或间接来自于威灵仙组(Sect. Clematis L.)种类如C. ligusticifolia, C. potaninii, C. vitalba, C. virginiana等。
落叶木质藤本。晚春和夏秋开花与年当生枝条。花常单瓣,5(–6) cm,直立。萼片4–6,稍延展,白到蛋黄色。叶三出或羽状复叶。
三类修剪。
常见品种:’Summer Snow’(夏雪);’Traveler’s Joy’(旅行者的喜悦) 等。
2. 中花铁线莲类:花直径3-10cm
1.绣球藤(Montana)品种群(蒙大拿型): 直接或间接来自以C. chrysocoma,C. montana, C. spooneri.为代表的绣球藤组(Montanae)。
落叶木质藤本。主要在春天开花于往年生枝条叶腋,有时晚春在当年生枝基部开花,花常单瓣,有时重瓣或半重瓣,直立,3–10(–14)cm。萼片4(–6)白色、粉到红紫色,有时黄白色,延展。常三出复叶,稀羽状复叶。
一类修剪。
常见品种:’Freda’(芙雷达);’Rubens’(鲁宾斯);’Broughton Star’(布朗之星);’Superba’(杰出)等。
2. 长瓣(Atragene)品种群:直接或间接来自以C. alpina, C. koreana and C. macropetala为代表的长瓣组 (Section Atragene)。
落叶攀援藤本。花单生或少数花于当年生枝组成聚伞花序,其中一花顶生。花两性,钟状到碗状,多下垂, 直径4-12 cm;萼片 4, 白、黄、粉红、紫、兰或紫罗兰色。叶为三出复叶,草质,常有锯齿。外轮雄蕊不育,多瓣化;春季开花,偶见夏季开花。 一类修剪,须根型。
常见品种: ‘Albiflora’, ‘Cyanea’, ‘Golden Stolwijk Gold’
3.黄花(Tangutica)品种群(西藏型):至少一个亲本直接或间接来自以C. intricata,C. ladakhiana, C. orientalis, C. serratifolia, C. tangutica, C. tibetana为代表的Meclatis 组。也被成为Orinaltalis品种群
落叶木质藤本。夏天和初秋开花,花单瓣,钟状或萼片延展,多下垂,2.5-9cm,生于当年生枝。萼片4(–6),白色、乳白、黄色、橘黄或者黄中带紫。叶三出或羽状复叶。
三类修剪。
常见品种:’Aureolin’(钴黄);’BillMac Kenzie’(比尔·麦肯兹);’LambtonPark’(黄铃)等。
4.尾叶(Viorna)品种群:至少一个亲本直接或间接来自以 C. crispa, C. fusca, C. ianthina, C. pitcheri, C. reticulata,C. texensis, C. Viorna为代表的Viorna组。根据生长型、花型等,又可分为以下几个型:
1.郁金香型(德克萨斯型(Texensis):直接或间接来自于C. texensis与大花品种的杂交。
落叶藤本,基部木质或具草质茎。夏秋开花于当年生枝条,花单瓣,郁金香型到钟形,直立到下垂,4–10 cm。萼片4–6,厚,粉、粉红、红、紫红,稀白色。叶有时革质,羽状复叶,稀三出复叶。
三类修剪。
常见品种:’Duchessof Albany’(阿尔巴尼公爵夫人);’Gravetye Beauty’(格拉夫泰丽);’Princess Diana’(戴安娜公主);’Sir Trevor Lawrence’(劳伦斯先生)。
2. 铃铛型(Viorna):至少一个亲本直接或间接来自Viorna组Crispae(褐毛铁线莲)亚组以 C. fusca为代表的Fuscae(褐毛铁线莲)系和以 C. pitcheri, C. reticulata,C. texensis,C. viorna为代表的 Euviornae系。红花(Texensis)品种群和用 C. integrifolia做亲本的品种除外。
落叶木质藤本,亚灌木或多年生直立草本。晚春到秋天开花于当年生枝条,花翁状、钟状,下垂或半下垂,1.5–5 cm。萼片4,厚,从顶端或者中部翻卷,粉、紫或淡紫。花丝绒毛状。叶三出到羽状复叶,幼苗叶有时单生。
三类修剪。
常见品种:’Ada Moon’、’Everett’、’Peveril Peach’
3. 钟型(Campannella):至少一个亲本来自尾叶铁线莲亚组以C. henryi 、C. jingdungensis、C. siamens 、C. urophylla 、C. lasiandra等为代表的尾叶铁线莲系
半直立或攀援,常绿或落叶;单花或聚伞花序,腋生或顶生于幼枝。花两性,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萼片4,白、淡黄、黄、红或紫色,外面不具纵肋或纵翅。花期5-10,偶有冬天开花。苗期叶互生,成苗叶对生,单叶或复叶。
一类修剪。
常见品种:’Winter Beaty’、C. kweichowensis
5.全缘叶(Integrifolia)型(单叶(杂交)型): 直接或间接来自于C. integrifolia,C. ochroleuca, C. albicoma, C. fremontii等为代表的全缘铁线莲系(Integrifoliae)或者以 C. baldwinii,C. socialis为代表的Baldwinianae系。包括了过去的Diversifolia品种群(C. integrifolia × C. viticella) 的部分品种。
落叶亚灌木(基部木质),不攀援或半攀援草质茎或多年生直立草本。夏天或初秋开花,单瓣花钟状或稍平展,常下垂,着生于当年生枝, 4–9(–14)cm,萼片4(–7),白色、粉、紫红或紫罗兰色。 单叶或者三出复叶,稀羽状复叶。
三类修剪。
常见品种:’Arabella’(阿拉贝拉);’BluishViolet’(浅紫罗兰);’Durandii’(杜兰);’Hakuree'(哈库里);'Rooguchi'(紫铃铛)等。
‘Arabella’可能来自于C. integrifolia x C. languginosa,而C.’Freda’选自C. ‘pink perfection’的实生苗。
5.南全(Viticella)品种群(意大利型):至少一个亲本与C. Viticella有紧密的亲缘关系。 包括了过去的Diversifolia品种群(C. integrifolia × C. viticella) 的部分品种。
落叶木质藤本。夏秋开花于当年生枝条,多开放的微低垂铃形,花茎4-13cm,单瓣,半重瓣或重瓣,白色,蓝色,紫罗兰色,常具条纹,淡紫色或红色。萼片4-6。多羽状复叶,稀三出复叶。
三类修剪。
常见品种:’Etoile violette’(紫罗兰之星)、’Purpurea Plena Elegans’(典雅紫)、’Polish Spirit’(波兰精神)。
3.大花铁线莲类:花直径(5–)10–22(–29)cm ,常平展。是以C. patens, C. lanuginosa以及C. florida为主要亲本以及这些亲本之间杂交形成的杂交品种群。
1.转子莲品种群(Patens):直接或间接来自Clematis patens为主要亲本的品种群。
Patens意指花被片平面与茎成直角的现象。作为早花大花铁线莲的主要亲本,有中国型和日本型之分,其中中国型单瓣,萼片淡蓝色,具锐尖,而日本型常有重瓣出现,萼片颜色更蓝,萼片具尾尖。品种群的特点为:
落叶草质藤本;花期4-9月,且大部分花开两季,其中春花多于4-5月开放,花径超过10cm,花瓣8片,主要是前年的枝条两侧伸出枝条顶部开花,夏、秋花多于9月间生于当年生枝条顶端。花两性,向上平展, 8-25 cm。叶草质,多全缘,稀分裂。萼片(4-)6-8,白色、乳黄色、紫红色或紫罗兰色,有时具暗灰色条纹, 多椭圆形,稀倒披针形或倒卵形,雄蕊多可育,在两性花中,雌蕊常长于雄蕊。
该品种群基本都为早花大花型,大部分单瓣,少数品种雄蕊或部分品种雌蕊退化为花瓣状,使之成为重瓣品种,这种重瓣特性最早可能来自于日本型重瓣转子莲,且这些重瓣特性一般在春季,秋季花仍为单瓣。二类修剪:花后剪掉残花或1-2节
常见品种:‘Pink Champagen'(粉香槟)、‘Doctor Ruppel’(鲁佩尓博士), ‘Countess of Lovelace’, Belle of Woking(沃金美女)。多为源自C. patens, C. lanuginosa, C. florida之间的杂交品种。
2. 毛叶铁线莲(Lanuginose)品种群:直接或间接来自 C. lanuginose。根据花期,又可以分为早花型和晚花型。
1.早花型(Early Lanuginose):多来自以C. lanuginosa为主要亲本,直接与其它种或品种,或间接与其它大花种或品种的杂交品种群;落叶木质藤本,常单叶对生,稀三出复叶;花期5-10月,单花顶生于越年(春花)或当年生枝条(夏秋花),其中春花多于5-6月开放;多单瓣,有时半重瓣或重瓣,直径约10-20(-25)cm,萼片6-8枚,白、粉、淡紫到紫罗兰色,常具一深色条带。
二或三类修剪,弱剪则花早,花少,花大,强剪则无春花,花迟,花多,花小。
常见品种:’The President’(总统)、’Lasurstern’、 ‘H. F. Young’(H.F.杨)、’Hakuookan’(白王冠),’Nelly Moser’(繁星)
2.晚花型(Later Lunginose):多来自以C. lanuginosa为主要亲本直接或间接与其它晚花品种或种之间的杂交品种群。落叶木质藤本,常单叶对生,稀三出复叶;花期7-11,生于当年生枝条叶腋,两性或单性,钟形到平展,8-15(-20)cm,萼片4-6(-8);白、粉、淡紫到紫罗兰色,常具一深色条带。
三类修剪。
常见品种:’Star of India’(印度之星),’Victoria’(维多利亚)。
3.铁线莲(Florida)品种群:直接或间接来自C. florida及其变种和相关种类如C. cadmia、C. Courtoisii为亲本的杂交系列,多重瓣种。根据花期,又可以分为早花型和晚花型。
1. 早花型(Early Florida):花期5-10月,单花腋生于越年(春花)或当年生枝条(夏秋花),其中春花于5-6月开放,多重瓣;花两性或单性,钟形到平展,8-12cm,萼片4-6,白色、紫色或紫罗兰色,倒卵圆形或匙形,外面沿三条直的中脉形成一线状披针形的带,密被绒毛,边缘无毛,雄蕊紫红色。
二或三类修剪,弱剪则花早,花少,花大,强剪则无春花,花迟,花多,花小。
常见品种:’Sieboldii’ (幻紫双色),’Florida Alba Plena’(绿玉),’Evijohill’(约瑟芬), 'Duchess of Edinburgh’(爱丁堡公爵夫人),’Vyvyan Pennell’(微安),’Multi Blue’)多蓝),’Utopia’(乌托邦),’Bestwhishes’(美好祝福)。
三类修剪。
2.晚花型(Later Florida): 花期7-11月,其它同早花型。
常见品种: C. ‘Thyrislund’。
该品种群大部分品种雄蕊或雌蕊退化为花瓣状,使之成为以重瓣品种为主的品种群,这种重瓣特性最早可能来自于C. ‘Plena’ 和C. ‘Sieboldii’(虽大都不育,但也有产生种子的记载),且这些重瓣特性一般在春季,秋季花多为单瓣,也有少数品种两季花均为重瓣,如C. ‘Chalcedony’(玉髓)、C. ‘Evijohill’(约瑟芬)’Duchess of Edinburgh’(爱丁堡伯爵夫人),单瓣品种则来自于C. floridad等。
C.‘fortunei’和C. florida‘plena’在早期的铁线莲育种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C. florida‘plena’今天依然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喜爱,因此以C. florida‘plena’、 C. florida‘siebodii’为代表的F系在铁线莲的园艺分类上被大多数人所承认。但InternationalClematis Register and Checklist 2002认为F系是C. ’Fourtunei’ group而非Florida Group,如此就有两个问题需要讨论:一是C.‘fortunei’的来源问题,既它来自于转子莲还是铁线莲,这部分内容请参见第二章相关部分。这里需要讨论的是第二个问题:F系的来源问题,International Clematis Register and Checklist 2002认为F系指的是直接或间接来自C.‘fortunei’的品种组,由于这份资料来自RHS这一铁线莲的国际登录机构,我相信他应该是有充分依据的,但是更多的国内外资料、文献都认为它是直接或间接来自C. florida的品种组,并翻译为‘佛罗里达型’,如果C.‘fortunei’来自C. florida,考虑到C. patens和C .florida的明显差异,如花着生位置、雌雄蕊的形态、颜色和育性等,以及C .florida及其变种、相关种等在育种上的重要地位,这两个品种群应该可以而且必要加以区分,但应注意它是晚花大花类型。如果C.‘fortunei’来自转子莲,显然这两个品种群就不需要区分。因此,“F系”改为“铁线莲品种群”,并归并到晚花大花亚类更为适宜。
4.Jackman品种群:直接或间接来自南全品种群与Diversifolia品种群或转子莲品种群的杂交。
落叶藤本。夏季花常单花腋生或聚伞状自下而上生于当年生幼枝上,有些品种如不修剪,可在春天于短枝上开花,花平展到钟状,常下垂但有时平展或稍上。萼片4-6,里面白色、紫红色或紫罗兰色。叶常三出或羽状复叶,稀单生。
三类修剪。
常见品种:Jackman II
JackmanII
由于Jackman系列品种的突出表现和Jackman家族在铁线莲育种上的重要贡献,Jackman系列为大多数人所承认,但从铁线莲的品种分类来看,这是个非常杂合、多系来源的群体,实际上,除了特殊而基本类似的花型外,把它作为一个品种群的理由实在不够充分,原因之一是它与现有的品种群,如转子莲品种群、全缘叶品种群和南全品种群都存在较大的重复,原因之二是这是个多系起源的品种群,从亲缘关系上缺乏一个清晰的谱系。因此,该品种群的品种应该根据与上述品种群的相似程度而做相应的归类。但由于资料和重组的整理、理解,暂且放在这里。
后记:
虽然上述尝试着对大花品种类进行了区分,而且这种区分也是必要、可能和有意义的,但这样做的确存在非常大的困难,其中最大的困惑来自谱系不清,这与由众多铁线莲亲本和爱好者缔造的育种史有很大关系。实际上,即使是早花和晚类类之间也不存在截然的区分,如C. ‘Pink Champagen’是典型的早花大花品种,但其亲本(C. ‘Star of India’ x C. ‘Crimson King’) 都是晚花大花品种,如果再继续追踪其早期血缘的话,你会发现 C. lanuginose、C. patens、C. florida等的基因都混杂其中,其它大花品种也大体如此,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它们看起来如此相似,分起来如此困难;也解释了为什么 International Clematis Register and Checklist 2002以及Wim Snoeijer都将大花品种笼统地归于Patens、Florida或者Fortunei。
International Clematis Register and Checklist 2002认为早花大花亚类是由Patens Group和Fortunei Group两个品种群构成的,前者的特点如上面所述,后者则春天开花于老年生枝(夏天不开花?),且半重瓣或重瓣,由于二者之间的杂交,这些特点难以区分,所以二者合并。如果如人们猜测那样,C.‘fortunei‘来自转子莲的话,这两个品种群的确难以区分,也没有区分的必要,但其中同时指出,Fortunei group就是Florid group,而Florid group与C. florida没有任何关系,这可能需要重新考证,但并不影响Patens group代表早花大花亚类,因为如果Florida group来自C. florida,则应置入晚花大花组,只是Fortunei Group需要讨论,见铁线莲品种群部分。
另外,“International Clematis Register and Checklist 2002”将其早花大花品种群描述为“落叶木质藤本”,而实际上不论是C. patens还是C. florida都是草质藤本,其后代“木质”性状只能来自另外一个亲本,而且不应该是该品种群的主要性状,更不可能是唯一性状。